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湘江北去的博客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日志

 
 

《费尔巴哈提纲》第一条的理解问题  

2018-05-05 06:26:25|  分类: 哲学名篇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革命导师1845年春天在布鲁塞尔写的一篇哲学笔记,按条论列,全篇计十一条。另一位革命导师高度评价了《提纲》,称其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提纲》在新世界观的创立上具有重要地位,我国广大左翼草根网友将其作为研读的主要篇目,是可以理解的。但《提纲》毕竟是新世界观的萌芽,只是大致规定了新世界观的根本方向,很容易造成误读。《提纲》第一条有从主观方面理解认识活动的提法,有网友据此认为新世界观的本质是所谓主体论。把新世界观说成确立主体决定地位的主体论,这个误读就错的离谱了。因此,我们在《提纲》作者诞生二百周年的时候,也来说说对《提纲》第一条的理解问题,应该是必要的。
  《提纲》第一条是这样说的: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gegenstāndliche]活动。所以,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提纲》第一条说了五句话,我们逐句说明。
  第一句说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缺点。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一样,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也是反映论,它从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前提出发,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即认为认识的本质就是反映。反映论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但是,旧唯物主义对事物的反映是消极的、被动的、直观的反映,不能认识事物深层的本质,也就是说不能将认识活动进行到底。其根本缺点是没有把人的认识当作人的主动的感性活动、当作社会实践去理解。旧唯物主义者不知道客观事物首先是人们的实践对象,然后才是人们的感性认识对象。由于这个根本缺点,旧唯物主义不能理解认识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除了承认认识主体的直观反映外,拒绝从主观(主体)方面考察认识活动,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一次完成的活动(所谓感性直观),不理解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的无限发展的过程。《提纲》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两个缺点,其一是脱离社会实践考察认识活动,其二是不能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
  第二句是说唯心主义的认识论也不懂得社会实践。唯心主义认识论是先验论,它从意识决定物质的错误前提出发,认为人的认识和人的认识能力是先于感性经验,先于实践的东西,拒绝承认物质运动的能动性,把主体改造、探寻外界事物的能动性仅仅归结为思想的能动性,认为思想才是真正现实性的、能动的东西。因此,唯心主义认识论只是抽象地(片面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它是不知道实践就是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的”。唯心主义者不知道,实践的确有所谓思想能动性,但实践活动本身就是物质运动的一种能动的形式。
  第三句说费尔巴哈对客体的认识是片面的。认识客体包括主体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费尔巴哈虽然想研究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实践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即没有把实践活动本身也理解为认识客体,是不能真正认识感性客体的。物质的改变必须用物质的力量,不承认实践的客体性质,离开社会实践这种物质力量,主体的思想是不能改变世界和认识世界的。
  第四句说费尔巴哈对实践形式的认识是片面的。社会实践的形式有生产实践、社会斗争实践(在阶级社会主要是阶级斗争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其中人类赖以生存的生产实践,如工业、商业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费尔巴哈仅仅把人类的理论活动看作实践,而把犹太人所从事的工商业活动,看成是卑污的犹太人利己主义的活动。费尔巴哈规定人的利己活动是实践的表现形式,当他把工商业活动看成利己活动,实质上是把生产活动排除在真正的实践活动之外。
  第五句概括上述内容,说明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的被动反映论,基本上不懂得社会实践的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认识论领域,《提纲》由于引进了实践和辩证法,把旧唯物主义被动的、机械的、直观的反映论,变革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从而为正确地解决认识的本质、认识的主体、认识的客体(包括实践活动本身)等认识论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这个认识论上的革命性变革,把认识引向社会实践领域,为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理论准备。《提纲》深刻地说明了,社会实践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它本身就是认识的客体;没有社会实践,就没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体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首先是社会实践这种物质运动形式的能动性,其次才是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革命导师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实质意义。因此,根据《提纲》第一条的论述,不能得出新世界观的本质就是主体论的结论。我们应该记住,新世界观的认识论,虽然是能动的认识论,但它坚持实践第一的立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仍然是反映论,仍然是以物质决定意识为前提的反映论。 
  评论这张
 
阅读(336)| 评论(2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