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北去
近来在网上看到几篇谈诺贝尔奖的文章 ,说法很多。有的说发达国家看不起我们,根本别指望得奖;有的说诺贝尔奖有高标准,我们现在还没有那个能力,得奖要等二十年以后;有的说我们缺乏申报诺贝尔奖经验,失去了机会;有的说我们得不到奖,说葡萄是酸的,等等。当然,这个奖项可以讨论,可以有不同看法,但是如此频繁地讨论诺贝尔奖,似有炒作之嫌。同时,这个现象反映了一些人对诺贝尔奖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在科学技术上赶上发达国家,进而走在世界前列,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绝非一日之功。我们自当有进取心,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决不能急于求成,自乱阵脚。这个我们且不去说它,单说把赶上发达国家与得诺贝尔奖联系起来,甚至等同起来,就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实际上,诺贝尔奖就是众多的、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奖项之一,决不能成为衡量一个民族高矮胖瘦的标准。瑞典民族设这个奖项时,也并没有承诺制定这个标准,况且某一个民族不同其他民族商量,也没有资格制定这样的标准。同时,诺贝尔奖的权威性、普遍性也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拿权威性来说,有些世界领先、有深远意义的科技成果并没有得奖。如我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证明了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无机物,其科学意义之重大、之深远,瑞典人心知肚明,可是当年他们揣着明白装糊涂,王顾左右而言他,结果这个科技成果并没有得奖。有人说是申报经验不足造成的,就算是这样的吧,但这也同时说明瑞典人并没有承诺: 最重大的科技成果必须发奖。再拿普遍性来说,瑞典人设的得奖条件和有些民族的风俗习惯不一样。例如他们给一些在自己国家杀人放火、搞民族分裂的人发奖,弄得这些民族的人闹不清奖项是个什么名目,有的说是诺贝尔和平奖,有的说是诺贝尔叛国奖,有的说是诺贝尔汉奸奖,有的说是诺贝尔“普世价值”奖,不一而足,竟至于抬起杠来。瑞典民族和中华民族一样,是一个勤劳善良、爱好和平的民族,当我们听到这样的议论,心里不能不为瑞典民族感到难过。由此可见,诺贝尔奖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圣洁,那样高不可攀,它也是有其局限性的,甚至当过欺负某些弱小民族、侵犯别国主权的工具,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当然,诺贝尔奖是瑞典人设的,他们设置哪些奖项,奖金多少,发给哪些人,是上午发还是下午发,那是他们的事,只要不损害我们民族的利益,我们是不好说三道四的。问题是炒作诺贝尔奖,就是有意无意夸大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和普遍性,掩盖西方霸权势力在一定程度上操纵这个奖项的事实。别人得了奖,我们去帮忙数数钱,还可勉强说成是热情、善良(说实话多少还是有点过分),但若是别人得奖损害了我们的利益,我们还去帮忙数钱,数了钱还扎成把儿,捆成捆儿,码放整齐,那就有点搞不清东南西北了。
虽然如此,诺贝尔奖毕竟是有国际影响的奖项之一,曾经对人类进步事业做过一定的贡献,今后也还会是这样。它的某些令人遗憾的局限性,与其过去的全部历史相比,有些是暂时起作用的方面,有些是次要的方面,这是应该予以说明的。
评论